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任冠军,(https://xueqiu.com/2754443157/21565841)
优酷土豆合并对网络视频格局影响分析 优酷土豆合并,业界反响很大,忍不住喷几句。 首先,优酷和土豆合并,对双方的影响: 1、此前,土豆现金流已经告急,寻求被收购已不是新闻。此次以如此高的溢价被优酷拿下,至少对于王微和持有土豆股权的人而言,收获颇丰,王微身价翻倍。 2、对于优酷的影响,单纯从市场份额而言,将土豆的份额二归一,但无论对于土豆还是优酷,仍摆脱不了视频网站烧钱的现状。 3、单品牌运营还是双品牌运营?虽然老古说,仍将双品牌运营,但是双品牌运营,相当于把两家公司合到一起花钱。即使能节约一些技术开发、日常运营等成本,边际递减效应也能节省一些其他成本,但是非独家版权的采购,不可能让你花一份的钱,两个平台一起放。此外,维持两个品牌的推广,也同样需要与此前等量的资金投入。若逐渐将优酷与土豆差异化运营,两者此前均是youtube+hulu+netflix模式,几乎是100%的重合,如何差异化?如果一方重点突出youtube,另一家重点推出hulu,这种自残行为,恐怕精明的老古不会干。我认为,最可能的情形是,土豆将逐渐被弱化,优酷则将逐渐强化,最终实现二合一。故此,优酷与土豆的合并,必然不是1+1>2,能接近2就不错了,最惨的情况甚至可能小于1。 其次,对于网络视频行业现有格局的影响: 1、很多人在分析,市场份额第一的优酷与土豆的合并,将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,“马太效应”将使更多的市场份额向优酷、土豆集中。这话得看怎么分析。首先,普及下优酷、土豆流量的份额第一、第二是怎么来的。目前,主流的10家视频网站中,只有优酷和土豆是综合视频网站,也就是包括ugc内容和长视频内容。而ugc的段视频内容对于拉动流量的增长上,优势非常明显,拿优酷、土豆这样的综合视频网站与奇艺、乐视这样的专业长视频网站去比流量、用户浏览时长,本身就是一个扯淡的事,就好比拿youtube去和hulu比流量和时长。现状是,youtube还在烧钱,hulu则早已盈利。搜狐呢?其流量、时长数据对于数据统计公司来说,也是个难题,因为搜狐是个门户啊,门户网站有很多视频的,包括一些新闻视频,其流量来源更为复杂,打包在一起去跟长视频网站拼流量、时长,更是扯淡。 2、对长视频竞争格局影响甚微。当下,中国的主流视频网站是“2+2+3+3”格局,2家综合视频网站:优酷、土豆;2家专业长视频网站:奇艺、乐视;3家门户视频网站:搜狐、新浪、腾讯(网易刚起步,估计不算主流)、3家客户端网站:迅雷、pptv、pps。这10家视频网站,均是主打长视频业务,品牌广告也是其重要盈利点,遗憾的是,目前没有针对长视频业务流量的直接统计。个人判断,当下主流视频网站热门影视剧的总流量差距并不大,至少不会像综合流量排名上优酷和土豆的优势那么明显。因为热门影视剧资源一方面比拼的是资源、另一方面比拼入口。资源方面,乐视网内容最全,入口方面,奇艺有百度入口,不必赘述。但前者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,特别是主动访问,目前乐视正在寻求更多入口的支持,如百度的流量导入;而奇艺则因导流太过霸道,同行在对其分销版权时顾虑重重,内容资源相对有限。优酷、土豆则主要靠主动访问量,搜狐、新浪、腾讯等则主要依仗门户网站本身做流量引导;客户端型使用门槛比较高,主要取决于装机量,不是主流,不赘述。 3、对影视剧版权价格影响微乎其微。优酷、土豆自身的长视频业务在行业内均不占优势,并且这两家如果是双平台运营,除非是独家网络版权剧可以两个平台一起方,如果是从别家分销买来的剧,不可能让你花一份钱,放两个平台上。即时两个平台间热门影视剧内容可以互相调准,也只能是一个剧承载一份广告收入,而单剧单平台的广告收入上限撑死也就五六百万而已。而优酷、土豆手里的独家网络版权内容并不多,大量剧仍需要去从分销商手里购买。加之腾讯现在大手笔买剧和乐视手里大量2012年和2013年的热门剧,价格这两年内下不来。而优酷、土豆的结合,双平台各自买剧的性价比或许不如买独家,这更将加剧版权价格竞争,从这个角度分析,版权价格能不涨就不错了。其实这也好理解,做大之后,搞军备竞赛拖垮竞争对手是竞争的常用手段。 最后,对于网络视频格局未来的影响: 1、掀起整合浪潮。我认为,优酷、土豆合并,最坐不住的该是新浪。奇艺、搜狐反而舒了一口气。新浪当年参股土豆,图谋绝非是赚点钱而已,或许更多出于战略布局,拿下土豆以抗衡搜狐视频才是最终目的,然而,目标没了,新浪不得不寻找新的目标。 2、客户端型视频网站将日渐没落,被整合的命运难以避免,这个不赘述了,避免挨砖。 3、有收购需求者:腾讯、百度、新浪,腾讯收迅雷比较靠谱,总部都在深圳,都是山寨、盗版血统,气质相符,问题是迅雷愿不愿意卖。百度、新浪呢,因个人原因,不便过多分析了。